欢迎来到教育部高等学校政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热门关键词:
课程体系
当前位置: 首页> 关于政治学> 课程体系
政治学类专业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总框架
  政治学类专业课程体系由四部分组成:公共基础课体系;专业基础课体系;专业必修课体系;专业选修课体系。
  公共基础课体系主要由通识类课程和公共必修课构成,旨在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核心价值观,全面培养其综合素养和能力,巩固和拓展学生已有知识,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了解不同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确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实现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
  在这其中,通识类课程按照我国高等教育本科人才培养要求设置;公共必修课按照我国高等教育文科人才培养要求设置。
  专业基础课体系:主要包括政治学类专业的基本知识结构,旨在使学生掌握政治学、行政学、国际政治学、外交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方法和技能,为进一步的专业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专业必修课体系:在专业基础类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前期掌握的研究方法和基础知识,对政治学类不同专业所涉具体领域进行更加深入具体并且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学习。这类课程的设置应突出政治学类不同专业的特点和要求,课程设置要有专业基础性、逻辑进阶性和系统规划性。
  专业选修课体系:专业选修课程要有鲜明政治学类专业的研究深度和特色,围绕政治学类专业特定领域和问题展开,旨在使学生养成专业思维,拓展专业知识广度和深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研究能力,使学生形成专业而广博的知识结构、深邃而开阔的专业视野。
2. 课程设置
2.1 理论课程
2.1.1公共基础课体系
  通识类课程。这类课程主要包括:经典文献阅读,主要有西方思想经典导读;中国古典著作导读。人文精神和国学修养的训练,主要有中国古代史与近代史、世界史。自然科学的基础和方法,主要有自然科学技术史,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与方法,艺术审美等方面的课程。
公共必修课。这类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和核心价值观课程,大学语文,逻辑学,大学英语,公共数学,文科计算机,心理健康,体育,形势与政策,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国防教育。
2.1.2 专业基础类课程
  这类课程主要有:政治学原理,中国政治思想,西方政治思想,国际政治概论,中国政府与政治,公共行政学导论,比较政治,外交学概论,政治学方法论,国际关系史,公共政策分析。
  在这其中,政治学原理、国际政治概论、公共行政学概论、外交学概论课程是政治学类专业必修课程,其余课程则是选修课程。
2.1.3 专业必修类课程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中国政治制度史,西方政治制度史,经济学基础,国家理论与国家治理,政党政治,政府理论,民主理论,当代中国政治,当代西方政治思潮,地方政府与政治,宪法与行政法,社会调查统计与方法,组织与管理,绩效评估与绩效管理,公共经济,人事行政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文写作。 
  国际政治学专业:世界政治经济概论,当代国际关系,国际法概论,中国外交史,国际政治经济学,当代中国外交政策,全球治理。
  外交学专业:国际组织与国际法,中国外交史,当代中国外交,公共外交学,国际组织概论,美国政治经济与外交,欧盟政治经济与外交,俄罗斯政治经济与外交。
2.1.4 专业类选修课程
  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设置选修课程。主要的选修课程可以包括: 
  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政治哲学、政治心理学,政治社会学、民族政治学,发展政治学,政治文化概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协商民主与协商治理,港澳台政治,博弈论,公共选择理论,选举理论与制度,公共治理与政府行政,政府体制机制与政府过程,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领导科学,电子政务,社会组织管理,行政学研究方法,公共财政学,公共伦理,公务员制度。
  国际政治学专业:国家安全,亚太政治与经济,国际战略学,地缘政治学,全球问题与全球治理,国际冲突与合作,发展中国家政治经济与外交,俄罗斯政治经济与外交,欧盟政治经济与外交,美国政治经济与外交,日本政治经济与外交。
  外交学专业课程:外交战略,外交政策与决策,外交关系,涉外文秘实务,经济外交,环境外交,大众传媒与国际关系,外事管理概论,国际谈判,外事礼仪,拉美政治经济与外交,西亚非洲政治经济与外交。
2.2 实践教学环节
  政治学类专业本科生从第三学年开始,可以参加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成绩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计算学分。
  社会实践主要采用教师协助推荐和学生自主寻找实习单位相结合的方式开展,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将理论与实践、专业知识、方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认识政府与社会运作实际的同时,加强对自身的了解,为就业提供指导与帮助。
  社会实践的时间不得少于4周。社会实践应该确保持续性,以系统了解实际和提升实践能力。
  学生实践教学成绩最终根据学校一般课程评分要求,以通过(P)、不通过(NP)形式记分。
实践教学评分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
  1)工作小结与自我评价。所有参加实践教学的学生,在实践教学结束之后,需递交实习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从校园生活、学习转型的体会,面试的经历,实习的经历以及实习中的收获等题材。实习报告应该反映学生对自身实习表现的评价,并且作为实践教学评分的重要依据。
  2)实习单位指导人员对学生在实习岗位上各方面表现的评价。在实习结束后,由实习单位指导人员为学生撰写工作评价并加盖实习单位公章,以作为考查学生在实习单位表现的基本依据。
  3)其他各方对学生在实习期间表现的评价。
  4)实践教学中存在以下行为之一者,实习成绩为不及格:在规定实习期间,无特殊情况,经核查发现没有参加实习;实习期间因品行问题或违反实习记录而被实习单位退回;在实习报告中有伪造、夸大或者其他不真实行为。
2.2.1专业类实验
  专业类实验的基本要求:
  第一,根据学科和专业发展的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实验室。专业实验室设备的固定资产总额应达到一定金额以上;必须设有学科方向的实验,依据自身专业方向和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如可以提供以互动式案例教学法为基础的双边谈判模拟、外交交涉过程模拟和国际会议过程模拟,以诊断式案例教学法为基础的政府或者国际应急管理情景模拟和决策过程角色模拟,开设计算机局域网组网与管理、网站建设与网页制作、办公自动化、演讲与口才训练等实验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与科研热情,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第二,社会科学研究实验,要求学生至少掌握一种社会科学数据分析软件(spss软件或stata软件等)的使用方法。本实验课程的设置,期望提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2.2 专业类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政治学类专业教学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本专业应高度重视课程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为上课师生提供高效、便利的环境。本专业应制定课程设计的设计大纲,授课教师应该根据设计大纲的要求拟定课程设计的详尽计划。教师在讲授环节,建议采用启发式、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师生互动和参与等多种教学方式,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学习过程中,留较多的时间给学生。
  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该选题新颖、适当,避免千篇一律的设计方案。除此之外,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新思路、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建议合理安排课程设计时间,分期分批地安排课程设计。规范课程设计报告格式,制定公平合理的评价体系。
2.2.3 专业类实训
  在教学实践环节,结合专业学习,对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与业务实习训练,进行社会调查报告和实训报告评估,并展开必要的统计分析。鼓励学生参加国家政治、政府决策、公共治理与外交和外事实践。
2.2.4 专业类实习
  毕业实习:设置政治学类专业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大众传媒等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在毕业前参加短期(6至8周)的工作实习,丰富学生毕业前的工作体验,提升学生的工作能力,在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具体工作的同时,为其毕业后进入社会提供必要的预热过程。
2.3 毕业设计(论文)
2.3.1选题要求
  毕业论文选题,应立足于本专业领域,符合学生所修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具有针对性、新颖性与前瞻性,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特征,体现学生所修专业与社会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联系,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具有理论创新价值与实际意义;选题有利于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和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选题难度适当,学生有能力完成撰写任务。选题贯彻多样性要求,可以是规范性学术研究,可以是实证性研究,也可以是经验对策性研究。
2.3.2 内容要求
  毕业论文应包含题目、作者姓名和院系、指导教师、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注释、参考文献、后记等基本要素,总字数不少于8000字。
  论文必须符合学术规范,不得抄袭、复制、剽窃他人研究成果,引用他人学术观点须加注释。
  论文须对既有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评析,体现论文所做研究工作的原创性。
  论文所引数据应真实可靠,注明来源。
  论文必须贯彻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的学术导向,方法规范合理、内容充实、论点鲜明、论据可靠、表述准确、逻辑清晰、结构合理,并有一定的创新性。
2.3.2 指导要求
  教师指导学生论文写作的人数比例一般应该在1:5左右。
  论文指导教师的职责如下:
  1)指导教师应对学生撰写论文的各个环节(文献资料准备及开题报告,论文撰写、成果总结与答辩等阶段)进行监督指导,并提出具体要求;
  2)指导教师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和价值取向,养成科学研究的严谨精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3)指导教师具体的指导任务包括:
     A. 介绍参考文献或学术规范;
     B. 指导学生制订开题报告、论文大纲与写作思路;
     C. 检查学生写作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D. 审阅论文、写出评语、给出成绩。
  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政治取向、价值取向、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教育,期间应该及时发现学生研究和写作中的问题,并且予以纠正。
  学生最终递交毕业论文后,指导教师应该对论文是否由学生本人独立完成进行审查并且出具意见,在论文封皮封三页指定位置签署独立性审查意见。

 
摘自:政治学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国家质量标准(讨论稿)

联系方式

  • 电话:
  • 传真:
  • 邮箱:zzxjzwweb@126.com
  • 地址:北京大学廖凯原楼B123室
版权所有 © 教育部高等学校政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  京ICP备13023418号-1   技术支持:金方时代    后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