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教育部高等学校政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热门关键词:
新闻动态
教指委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 教指委新闻

2013-2017年教育部政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 会 议 纪 要


2013-2017年教育部政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 

会 议 纪 要

2013年8月29日、30日,2013-2017年教育部政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南京大学召开。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刘贵芹副司长、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任利剑教授、上届政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永桃教授出席成立大会。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专门与与会代表进行了座谈。

与会代表认真学习了上级领导及学界前辈的讲话精神,集中讨论了政治学类本科人才培养国家质量标准的制定及人才培养重点难点问题,取得相应成果。

一、新一届政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

29日上午,2013-2017年教育部政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任利剑教授首先致辞,表达了对上一届教指委工作的敬意、对本届教指委工作的良好祝愿。上一届教指委主任委员张永桃教授致辞,他对教育部高教司一直以来对教指委工作的指导和关心深表感谢,并祝愿本届教指委能够出色完成上级任务,不辱使命。新一届教指委主任委员王浦劬教授代表全体委员发言,对上级领导及学界前辈的信任、关怀深表感激,表达了新一届教指委完成上级任务,做好相关工作的信心与决心。

随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刘贵芹副司长宣布2013-2017年教育部政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并亲自为各位委员颁发聘书。新一届政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由40名委员组成。王浦劬受聘为主任委员,陈岳、韩冬雪、张桂琳、朱光磊、周光辉、林尚立、杨小云受聘为副主任委员,关海庭受聘为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北京大学。

二、刘贵芹副司长发表重要讲话

教育部高教司刘贵芹副司长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刘副司长首先介绍了新一届教指委的聘任工作。他指出,新一届教指委基本按照专业类设置,充分考虑了部属高校、地方高校的委员比例,基本做到各省市自治区的全覆盖,并重点选拔和聘任了熟悉教学及教学指导工作的委员。

刘副司长对于新一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求本届教指委明确自身定位,履行好教育部委托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等重要工作。

随后,他分三个方面对本届教指委工作进行了阐述和指示:

第一、认清形势、认清全局。他指出,提高政治学人才培养质量成为重大问题,90后成为本科生主要群体,我国高等教育从大国向强国迈进,教师队伍发生显著变化,教育部机关职能转变是本届教指委工作面临的五大新形势,需要予以积极应对。

第二、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他指出,高校政治学教育首先要高举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以此为目标,要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做到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建立人才培养标准为基础,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为保证。

第三、准确定位、开局起步。他对于新一届教指委工作提出五点要求:

1、做好定位,聚焦于本科教育;2、做好调研,吃准吃透中央精神,摸清摸准地方实际情况;3、做好统筹,统筹教师、教材、考试、课程等多方面教学影响因素;4、做好计划,要突出重点,不要贪大求全,特别是要完成好政治学类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国家标准制定工作;5、务实做事,做好自律,代表教育部公正履行各项职责。

三、与会代表分组讨论

29日下午和30日上午,与会代表分为四个小组,就刘副司长讲话、政治学类本科人才培养国家质量标准的制定、政治学类人才培养重点难点以及本届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等问题展开热烈的讨论。

第一组讨论由朱光磊教授主持。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刘副司长对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意见非常重要而具体,关于做好政治学类本科人才培养国家质量标准的建议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小组一致建议将副刘司长的讲话引发本教指委全体委员,以便在提高人才培养一一参照落实。小组根据刘副司长的讲话,围绕政治学类本科人才培养国家质量标准的制定、政治学类人才培养重点难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提出五点意见:一、政治学类国家标准的定位,应立足于促进政治学科的深远发展,为政治学科教师、学生的发展提供基本的支撑。国家质量标准应该是政治学科发展的基本标准,应该保证绝大部分学校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达到,可考虑设置为普通二本高校的水平。二、政治学类国家标准的实施问题。小组建议组成由7位委员组成的小组,兼顾政治学类各个学科,分别前往不同类型的高校展开调研,最终形成政治学类本科人才培养的国家质量标准。三、政治学类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与政治学科的内涵式发展要体现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训实践诸环节。在课程设置上要按照认识论,知识论和专业技能三大领域设置,尤其要重视基础理论和方法论的训练。四、应加大高校引导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职责。高校与教师队伍应引导学生避免急功近利的倾向,避免学生急于考取各种证件,而忽视了对文化的传承。五、理顺学科门类,使之适应社会发展与学科建设。

第二组讨论先后由林尚立教授主持。代表们认真学习了刘副司长讲话精神,从宏观层面进一步明确了本届教指委的工作任务、工作形势、工作方法,并对政治学类本科人才培养国家质量标准的制定、政治学类人才培养重点难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提出六条参考意见:一、国家质量标准的定位问题,应充分考虑不同层次学校、不同类别学校、不同具体专业的实际情况,做到全面覆盖,但不必过细,方法上应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便于后期开展教学评估。二、国家质量标准制定前要开展充分调研,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综合类、理工类、师范类)学校分别制定,不同具体专业分别制定,而后由教指委组成工作小组,在上述基础上完善、汇总。三、应着力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从现有师资力量看,各类学校差异较大。应明确教师队伍的基本标准,如是否需要有海外教育背景。同时,应提高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每位教师都要能上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此外,还要考虑教师的成长问题,师资评估要考虑教学能力和教学经历结构,否则培养人才的视野会越来越窄。四、提高政治人才培养的质量,政治学类人才应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如视野开阔、理论性强,熟悉国家政权体系等。因此,除了课程体系的教学以外,特别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安排学生在专门的时段进入政府部门实习,为学习政治学的学生提供最好的专业训练。五、推动政治学在多领域发展,特别是推动军队政治学发展,目前政治学在军队院校地位不够突出,可以招收军队学员,推荐优秀毕业生到部队工作,学位点的布局、课题评比、学术职务、学术会议等方面向军队院校适度倾斜。六、目前思想专业被划入马克思主义学科,但马克思主义学院不招本科,如何解决师范院校思想专业的归属是重要问题。

第三组讨论由陈岳教授主持。代表们学习了刘副司长的讲话,围绕刘副司长的讲话,讨论了政治学科发展的一系列问题,针对政治学类本科人才培养国家质量标准的制定、政治学类人才培养重点难点问题提出四点意见:一、政治学科国家质量标准的意义。代表们一致认同政治学类本科人才培养国家质量标准制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为此举有助于政治学科规范、长远地发展。因此,圆满完成国家标准的制定是本届教指委的基本使命与重大责任。二、政治学科国家质量标准的基本原则。基于政治学类本科人才培养国家质量标准的目的与定位,政治学科的国家质量标准应该把握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应坚持统一标准与兼顾特色相结合,处理好统一性与差异性的关系。为了适应新形势下迅速发展、剧烈变革的社会现实,政治学类本科人才培养国家质量标准在保证一定的连续性的同时,必须注意与时俱进,使之适应新形势之发展。三、关于核心课程的设定。课程体系应包括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历史、当代发展现状;在课程设置方面在兼顾世界性的同时,必须兼顾民族性与地方性,必须体现中国特色,必须注重中国传统与文化的传承。四、关于本届教指委工作的建议。小组建议本届教指委可考虑重新召开教学指导委员会与系主任、院长联席会议。此外,在今后工作开展中,注重把握中央精神,调研各方主体需求,可以考虑邀请学生代表参与工作座谈。

第四组讨论由韩冬雪教授主持。组内委员认真学习了刘副司长的讲话精神,认为刘副司长的讲话全面细致,指导性强,既从宏观层面介绍了中央与教育部的政策方向,又对教指委的工作重点、工作方法进行了具体指导,意义重大。随后,代表们就政治学类本科人才培养国家质量标准的制定、政治学类人才培养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形成四点意见:一、关于学生培养问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素质要求上,不仅要达到社会需求的基本素质,也要体现作为政治学类本科生的素质优势,如自觉遵守程序、模范地依法办事等;能力要求上,要具有语言表达、写作、组织能力,特别是要体现组织能力;知识要求上,在掌握政治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各校根据本校的学科优势,突出自身特色。二、关于课程体系。建议政治学类本科生原则上按照核心课程设置相关课程;注意基础课程的教育,如中国政治思想史;除核心课程外,其余课程设置宜宽不宜细,以便突出各个学校自身特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议用实务实训表述,不宜用实验,以便与其他学科相区分,突出政治学特色。三、关于师资队伍,应进一步加强政治学类专业教师的培训工作,特别是一些专业基础课任课教师的培养。可以通过选拔部分优秀专业教师开设示范课,带动提升边远地区高校政治学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四、关于教学条件和方法,建议加强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改进、提高学生的实务能力,在教材使用方面,为不同层次学校推荐或编写不同难度的教学用书。

四、会议共识

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周光辉副主任委员主持了大会交流。杨小云副主任委员对于分组讨论内容进行了梳理和概括,对于大会的情况进行了深入总结。

大会经过全体会议与分组讨论,形成了若干共识,为下一阶段工作开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一,关于往届教指委工作的评价。与会代表一致认为,往届政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工作在教育部高教司领导下,在高校政治学前辈学者关心下,在主任委员张永桃教授的直接带领下,在各位委员的积极支持下,紧紧围绕政治学类本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认真履行了研究、咨询、指导、服务之职责,为高校政治学本科教育乃至政治学科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巨大贡献,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新一届教指委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树立了榜样。对此,新一届教指委各位委员向往届教指委委员和高校政治学界各位前辈致敬,并将继续发扬政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加强各高校之间的协调合作,发挥好统筹全国政治学类本科专业建设、改革和发展的作用,继续承担好决策咨询的功能,力争把工作做得更好,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第二,积极工作、担当使命。本次会议完成了政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新老交替工作,上级领导、学届前辈对新一届教指委寄予厚望,全体委员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一系列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迫切需要教指委积极发挥专家组织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五大职能,把提高高等教育政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任务落到实处,着力推动教育理念转变,确定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着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推动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尤其是在研究制定政治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政治学类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研究改革政治学类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途径,探索形成科学基础、思想品德、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各位委员一致认为,从现在起,不分新老,明确角色定位,明确职责任务,踊跃投入,舍得付出,不辱使命,真正发挥各自的作用,努力成为教育部宏观管理政治学类本科专业的依靠力量,成为指导和服务政治学类本科专业建设的骨干力量、推动力量、引导力量。

第三,关于政治学类本科人才培养国家标准的制定。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政治学类本科人才培养国家质量标准的制定,对政治学科规范、长远地发展,对提高政治学类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极其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时间紧迫,使命重大。经过广泛深入讨论,代表一致认为:政治学类本科人才培养国家质量标准应该立足于促进政治学科的深远发展,为政治学科教师、学生的发展提供基本的支撑;国家质量标准应为政治学科发展的最低标准,应该保证绝大部分学校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达到,使之成为政治学发展的基本规范、入门标准,各个高校可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针对自身情况提高标准;政治学类本科人才培养国家质量标准应该把握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做到既有普遍性又包容特殊性,既可以一般量化,又允许各高校因地制宜、把握自身特色;在国家质量标准制定的具体办法上,委员一致认为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种方案是委托某些学校或某些委员先分专业研制三个专业的质量标准,在此基础上再形成专业类的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另一种方案是由秘书处组织79人的工作小组,形成初稿,以便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再提交教指委全体会议研究讨论。最终方案由教指委请示上级后最终确定。

第四,关于政治学类人才培养重点难点问题。与会代表一致赞成刘贵芹副司长指出和阐发的“人才培养是核心,科学研究是基础,社会服务是方向,文化传承创新是引领”的重要理念,认为必须坚持推动政治学类本科人才内涵式发展,提高学生自身能力。具体而言,政治学类人才培养内涵式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要体现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实训实践诸环节。在课程设置上,既要重理论,又要重方法,既要具备世界性,又要注重民族性,既要重视与国际学术界接轨,又要重视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传承。在课堂教学方面,针对部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较差的现状,委员认为,教指委有责任、有义务在假期举办青年教师师资培训班,邀请部分高校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在实践环节,委员认为,作为政治学类人才,在掌握基本政治学理论外,也应更系统地参加实践活动。教学指导委员会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加强与政府等公共部门的联系来增强教学实践环节。

第五,关于下届政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承办单位。关海庭副主任委员主持明年年会承办单位的招投标仪式,西南政法大学、北京大学积极申请承办。经全体委员讨论,一致同意明年政治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年会由西南政法大学政治学系承办。

会议发出了《致高校政治学前辈学者的致敬信》,对于高校政治学前辈学者的历史贡献予以高度评价,并代表高校教师对于前辈学者致以崇高敬意!

与会代表对于南京大学学校领导对会议的亲自关心,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张凤阳院长、闾小波书记率领的团队承担的会务工作、提供的热情周到细致的会议服务表示衷心感谢!

2013-2017年教育部政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013年910

 

  

 

联系方式

  • 电话:
  • 传真:
  • 邮箱:zzxjzwweb@126.com
  • 地址:北京大学廖凯原楼B123室
版权所有 © 教育部高等学校政治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  京ICP备13023418号-1   技术支持:金方时代    后台管理